会展企业国际化战略
日期: 2008-06-02
点击量: 45
会展企业国际化战略
黄 彪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市场更加开放,资源必将会得到最优化的配制,每个企业特别是会展企业将如何更加深切地认识到需要加速国际化进程呢?我们不可回避地看到商业竞争正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势不可挡。作为会展企业,唯有在全国市场取得成功,才能称得上一个成功的企业。
-,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我的理解是,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与世界的一个分工体系口在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转化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这个架构来看,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别来看,从宏观来看就应该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培育人才来融入国际化的市场。从微观来说,企业要进入国际化市场,就要选择进入的方式,目标市场等等。
对于中国会展企业来说,如何提升变化的速度、创新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很好地迈出国际化这一步口会展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做大做强。应该说,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一个必然选择,2006年美国著名展览作家托马斯写了一本《世界是平的》,书中就深刻地为我们揭示了整个全球经济口已经变得越来越一体化,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会展企业要记住两个“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以及国际竞争国内化,这两“化”趋势已经形成一种格局。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咸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已无可挽回,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一句话应″国际化挑战最好的办法是你要成为国际化的公司。要与狼共舞,首先你要成为狼。否则等待你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吃掉。”因此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的形式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会展企业的国际化,也是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目前中国在2007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也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以及世界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中国也将会成为全球的展览中心,2007年举办了4000个展览会,中国的展览面积居全球第二位,这些都标志着中国会展业正在加速着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也在逐步减少。
同样企业的客户也在被国际化,参展商大量地参加国内展览会,企业被客户带进了国际市场。客户国际化要求会展企业自身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是未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是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国际化的战略不够清晰,也就是国际化战略如何去制定,如何去实施;第二个方面是不重视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的阻碍作用;第三个方面是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第四个方面是人才问题;第五方面是不能够保持恒定的质量和服务。这五个方面是我们目前会展企业进入国际化的一个瓶颈。
1.国际化战略不清晰。很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存在一种投机思想,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如果投机决策不够准确,付出很大代价进入国际市场后就达不到预期的收益。如海尔的分销战略,通过与“高手下棋”,在美国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为其做分销,为了在世界著名连锁超市沃尔玛打响海尔品牌,海尔采取迂回战术,在其周围设店专卖、使其主动提出合作代销海尔产品,过分销方式成功打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目前,海尔已成为欧洲12大连锁店和美国10大连锁店的世界级供应商。联想则通过购买IBM的PC业务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不能否认并购品牌也是国际化进程的一种较为迅捷的战略,联想2005年起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同时承担5亿美元IBM的债务),以此抢占美国及欧洲市场,达到8%——全球第三大的市场占有率(DELL:16%,HP:5%),进军国际市场。
同样,常州灵通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全球展具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并通过分析国际市场机会和公司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三步”化的一个国际化发展战略:第一阶段在国外通过代理进行销售;第二阶段在国外建立分公司;第三阶级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的国际化战略。
2.不重视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的阻碍作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入,一个是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产品、商业模式、在开发市场方面要进一步发展,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才能突破技术壁垒,才能真正深入地进入国际市场。灵通始终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机制、以及技术开发体系的制度化,成立了展览器材研发中心,聘请专家,利用外脑推进产品的研发,取得了五十多项专利技术,并且在国际上注册了六项PCT专利。如果不能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是无法有效突破技术壁垒的。
3.对文化的差异不够重视。中国企业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容的风险。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国外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挑战。我国目前教训最深刻的应是“TCL一汤姆逊并购案”。
中国的企业文化延续了含蓄、传统的风格,而西方的管理风格则是公开而直接,具体到企业间又是各自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企业要做大,向国际化迈进,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就应充分了解本土企业文化和国外文化,选择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使不同的文化实现最佳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人才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可能是国内会展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国际化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财务和法律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同时,缺乏具备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也很难有效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造成了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
5.不能保持恒定的质量和服务。恒定的质量和服务是国际化企业的管理理念,这些成功的企业一方面会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另一方面会寻求外在的约束标准,一切形成标准化、制度化。会展企业在进入国际化市场的时候,要尽量寻求外部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灵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坚持一个理念:在服务客户时,要坚持“通过成就别人成就自己”的思想,把展具生产、展览设计、工程搭建、参展商、主办方、场馆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企业要与上、下游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一般的交易关系或服务关系,是一种双方互相成长的关系。
三,应对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会展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产品或服务销售到国际市场。第二层次是在海外设公司或工厂。第三层次是全球供应链整合。要达到这三个层次,在宏观战略上,要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确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来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投资回报。
1.从宏观战略上,应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际化战略的中心环节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核心是培育别人所没有或别人具有但力所不及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导的核心性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企业不断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或更高的投资回报。
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发企业竞争活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基础。它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竞争力需要主客体联动,建立能给企业造成动力和压力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有一个培育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和成长环境。其次,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具有领先技术且不断创新的核心产品,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是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第三,要培育塑造文化精神,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可以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在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来。最后,要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在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同时,要强化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养,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在具体市场战略上,应从目标市场、进入方式、竞争战略选择三个方面做好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海外市场。就国内企业而言,缺乏对海外市场竞争情况的了解、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是困扰其海外扩张的主要瓶颈,因此,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就采用了渐进性的策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逐渐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渡。
国内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变迁过程,因此利基战略是竞争战略的最佳选择。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突破国外市场的竞争战略,它是以专业化战略为基础的一种复合战略,可以看成企业跨国经营,并不断成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该战略的实质就是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市场缝隙,集中力量进入,专业化发展,并成为领先者,实现市场渗透,同时建立各种壁垒,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在创业阶段靠的是个人能力,在成长到成功阶段靠的是团队能力,从成熟到持续发展阶段则要靠企业系统组织能力。企业从成功到成熟,从系统制度建设到形成系统组织能力是实施永久生存的方法。偶然的成功往往是一个绝版,系统组织能力才能保证我们必然的成熟,才能保证国际化的实现。同时也要突出服务,针对客户实现精细化的定制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对国际市场竞争战略的研究也是企业站在全球市场的战略高度,为创造出对于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而进行的营销规划。企业要创造出强于竞争对手的具有独特性和持久性的战略优势。
3.在国际市场上强化品牌宣传和策划是最终取胜的一个关键。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讲: “不是那些最庞大的物种能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要从中国国情与会展业的需要出发,创新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借鉴、吸收,最后创新发展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目前我们正处于会展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会展业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会展企业才能迎来中国会展业的春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打造世界展览界的民族品牌,努力实现中国会展业的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上一篇:
广州地税出手扶持会展业
下一篇:
广交会“3期时代”的竞争格局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