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优进优出跃上新台阶

日期: 2016-12-22

点击量: 49

    2004年以来,浙江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抢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机遇,着力推进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外贸规模实现“三级跳”,为浙江经济稳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2015年,浙江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先后迈上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三个台阶,成功实现“三级跳”。11年间,浙江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达13.6%,进出口规模从852亿美元快速增长到3474亿美元;出口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5.2%,出口规模从581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767亿美元(17174亿元),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19785亿元),为浙江经济稳增长做出来巨大贡献。
    2.贸易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国市场份额提升1位,全球市场份额提升17位,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西班牙。浙江外贸出口增速长期以来高于全国,近年来更是领跑沿海,超越上海列全国第三,占全国出口的比重已从2004年的9.8%提高到2015年的12.2%,上升2.4个百分点,近三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连年攀升。2015年,浙江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7%,出口规模超过印度,相当于全球排名第17位的西班牙的出口额(2781亿美元),较2004年提升了17位,近三年提升了4位。
    3.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给浙江带来了更为突出的综合效益。浙江一般贸易出口的特色明显,2015年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已达到78%,远高于全国平均53%的比重。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更高,对产业带动能力更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商务部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货物出口中,每1000美元一般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为792美元,而每1000美元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仅为386美元,不及一般贸易出口的一半。若按贸易增加值统计,浙江省外贸出口规模与江苏基本相当。
    4.贸易顺差是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强的体现,巨额的贸易顺差为国家、浙江构建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提供了“钱袋子”,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近年来一直位于全国第二位(第一位为广东),2015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顺差2059亿美元,约相当于全国顺差额的三分之一(34.6%)。浙江贸易顺差为国家及浙江构建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提供了“钱袋子”。在近两年资本外流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浙江贸易顺差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5.出口主体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3/4的出口,形成“千军万马”拓市场的局面。浙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和区位优势,坚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出口主体不断壮大。2004-2015年,全省拥有外贸经营权的登记备案企业由不足2万家增长到13.6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41%提升到73%,近三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步伐也稳步推进,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6.外贸新业态发展引领全国,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新业态为浙江外贸累计贡献了近300亿美元增量,为浙江外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浙江外贸坚持创新发展模式,以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为重点,打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系列“组合拳”。以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发展水平领先全国,赋予了浙江外贸新的活力,成为浙江外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义乌成为全国第一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地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出口额已超过全省出口的10%。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出口成效明显,成为促进全省外贸回稳向好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快速增长。
Baidu
map